今年以来,陕西省以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稳粮、优果、兴牧”发展战略,实现了全省粮食生产稳定,畜牧业强势发展,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形势。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5亿元(含兼营,不含服务,下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
一、支农政策效应显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陕西省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支农政策,全省取消农业税、大范围推广良种工程、对农机和地膜玉米实行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调动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全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一)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
据统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180.0万亩,较上年同期增长2.7%;其中夏粮2084.3万亩,增长4.9%;秋粮面积3095.7万亩,增长1.3%。陕西省粮食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
一是今年初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实现农民税收零负担,进一步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仅此一项可为全省农民减负8.4亿元,农民人均减负30.35元。
二是陕西省拿出1.4亿元继续对32个粮食主产县的种粮户实行粮食直补,稳定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
三是加大对小麦良种的补贴力度,且补贴资金较去年增加一倍多,补贴范围由去年的12个县扩大到32个粮食主产县。
四是对春播地膜玉米实行补贴,有利于陕北及渭北高寒山区扩大粮食生产。
是粮食价格在高位相对稳定,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种粮信心。
(二)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140万吨,比上年减1.8%
据抽样调查评估推算全省粮食总产1139.5万吨,较上年下降1.8%,其中夏粮总产436.8万吨,下降2.7%;秋粮702.7万吨,减产1.2%。
虽然今年的粮食产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今年全省的粮食生产年景不错,粮食生产形势基本平稳。首先是夏粮取得较好收成,单产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份,总产只较上年略低,仍为丰产年景。其次是粮食面积达到5180万亩,实现了陕西省粮食生产稳定的目标。再次去年为陕西省历史上特大丰收年份,尤其是去年的秋粮取得历史上少有的好收成,总产增速高达34.8%;在特大丰收年之后必然会出现粮食生产相对下降的情况,由于今年秋粮面积的稳定增长也确保了秋粮总产的稳定。
(三)油料和棉花生产不如上年
由于受市场、气候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陕西省油料和棉花生产形势不如上年。据统计,全省油料面积415.3万亩,较上年下降2.3%;预计油料总产45.4万吨,下降1.49%。全省棉花面积105.3万亩,较上年下降12.3%;棉花总产7.6万吨,下降8.1%。油料和棉花生产下降的原因:一是种植结构调整因素使面积减少。由于国家对农业的生产政策明显有利于粮食生产,且粮食生产相对油料和棉花来说经营管理要简单的多,相当部分农户把油料和棉花地改种粮食。二是今年阴天多雨等不正常气候也不利于油料和棉花的生产,部分主产区减产。三是油料面积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向日葵面积减幅较大,全省向日葵面积46.1万亩,较上年减少20.2万亩。主要是榆林市今年种植面积减少17.8万亩。
(四)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丰产丰收
全省各地为了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陕西省的陕北、渭北等县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产业区,不但满足了当地居民生活需要,还大量销往外地,活跃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仅延安市就建成蔬菜大棚6.56万座,大棚面积约达2.92万亩,有力的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今年全省蔬菜面积429.5万亩,较上年增长5.9%;总产649.8万吨,增长7.2%。瓜果种植面积76.6万亩,增长13.7%;产量140.0万吨,增长14.3%。
烤烟生产在经过近几年的低迷后,今年开始呈恢复性增长,据统计全省烤烟面积48.9万亩,增长7.2%;总产6.0万吨,增长11.9%。
二、畜牧产业化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陕西省加大畜牧产业化发展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继续大力推广科技兴牧战略,把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畜牧生产能力的提高。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肉类总产88.6万吨、奶类总产93.0万吨、禽蛋产量34.2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1%、16.2%和9.0%。
一是畜禽存栏稳步增长。据统计,三季度末全省大牲畜存栏326.5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3.2%;其中牛存栏292.8万头,增长4.8%。猪存栏1061.7万头,增长9.7%;其中能繁殖的母猪90.6万头,增长12.2%,为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羊存栏878.0万只,增长1.9%。家禽存栏6961.7万只,增长9.8%。
二是奶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近年陕西省各地坚持把奶业作为促进畜牧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实施奶牛快速扩繁工程,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促进了奶畜生产的快速发展。据统计,三季度末全省奶牛存栏43.8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7.2%;牛奶产量69.0万吨,增长20.6%。
三是畜牧养殖产业化步伐加快。为提升畜牧产业,全省各地坚持把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作为重点,制定产业发展的举措,出台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扶持,促进了畜禽养殖小区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方式的转变。目前,全省已发展各类畜禽养殖小区822个,机械化挤奶站208个,规模养殖专业户19万户。
四是畜牧龙头企业发展日益壮大。为认真贯彻陕西省《关于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全省各地积极落实畜牧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畜牧业生产,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通过银桥乳业、天斗蛋业、石羊集团等一批集体、私营或混合经济型畜禽产业企业的带动示范,新兴畜牧业产业迅猛发展。
三、水果质量提高,产量稳定,苹果销售形势看好
前三季度,陕西省果业发展积极依托基地目标,加强对果业生产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果业生产“四项技术”,春季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夏季果园管理的通知”,召开了全省果树“套袋项目招标大会”,进一步明确了管理措施,确保水果生产的稳定发展。从总体情况看,今年全省水果的优果率较上年提高一成,其中直径70mm以上的苹果比例较上年增加30%。随着水果品质的提高,市场销售顺畅,价格攀升。
尽管今年开春以来气候异常,持续少雨干旱,果树成花前期持续低温寡照,后期气温又猛然增高,导致果树成花率大幅度降低,成果率相对不足,再加上5月份的大风和冰雹袭击,造成水果主产区果树挂果量减少。但由于挂果面积增长和后期果园管理加强,预计今年水果产量仍将略高于去年。据统计,全省水果面积1213.4万亩,增长2.6%;其中挂果面积685.7万亩,增长3.7%。预计今年全省水果总产750万吨,较上年增长2%。其中苹果560万吨,增长1%;柑桔15.1万吨,增长28.8%;梨54.6万吨,增长0.1%;葡萄13.1万吨,增长17.8%;猕猴桃23.2万吨,增长4.9%。
四、林业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今年以来,全省积极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加大林木管护力度,依托各类工程林建设,积极发展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以经济林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林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全省林业生产从过去的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增加造林面积为主,向提高林木质量、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业产品产出方向转变。使陕西省开始于“九五”末期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在“十五”末年初步显示了效益。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共造林458.9万亩,完成年计划的75%。其中退耕地造林128.0万亩,完成计划的74.1%。今年林业生产的特点: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统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六年来,全省共完成退耕还林2734.6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36.1万亩,荒山造林1398.55万亩。陕西省成为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退耕还林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使全省林草覆盖率增加近9个百分点。
二是林业后续产业蓬勃发展。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一方面积极加强工程林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后续产业,为退耕农户开辟新的生存渠道。退耕还林工程量最大的延安和榆林,根据当地特色,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温棚养猪业,成功实现了农民的生产转型,增加了创收渠道。
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陕西省经济林面积已达到3275.8万亩,其中“十五”期间新增面积1037.1万亩,经济林各类产品年产量达到1303.7万吨,产值181亿元。板栗、核桃、枣、仁用杏、苹果、梨等多种经济林产品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陕西省认真贯彻《*竞彩足球比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加快乡镇企业经营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走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发展道路,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为壮大县域经济做出新的贡献。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52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5%;实现利税总额138.0亿元,增长19.0%。
六、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在国家和陕西省强力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全省农民增收渠道拓宽,收入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态势。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6%。其中工资性收入550元,增长3.8%;农民家庭经营收入1085元,增长26.7%。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果、牧产品产量增长带来的收入增加;二是农副产品价格的上升使收入稳定增加;三是由于农业税减免而使农民首次实现零税赋,农村人均减负30多元;四是国家加大支持“三农”力度,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便利条件,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持续增长;五是农民从国家取得的各种政策性补贴增长,仅小麦良种补贴就较上年增加了2000万元(去年1600万元,今年3600万元)。